[36]《把一切献给党》——我人生的一盏航标灯
兵团党委编办 李悦一
参加工作后一直忙忙碌碌,得点空闲也就喜欢看看书,一方面是休息、消遣,再者也是一种很大的乐趣。前几天,喜逢兵团总工会“中国梦·劳动美·兵团好—喜迎二十大 建工新时代”兵团职工线上读书心得分享活动,又能踏踏实实读一本好书,但真提起笔,还不知从何说起。
一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中年、老年,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阅读取向。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从中获得别样的生活情趣和感受。凡读过的书都会在脑海里留下痕迹,慢慢地沉淀下来,成为自己的积累。书中的知识、哲理、情趣和意境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的思维和行为之中。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候,一本好书,往往会照亮你前行的路,引导你的人生。
吴运铎是我国军工史上的传奇英雄,更是时代精神的象征,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这本书不是文学巨匠的名著,没有阐述多么深邃的思想,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只是一个军工战士以朴实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为党的事业激情奋斗的历程。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这本书被几十次地再版,发行几百万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吴运铎以他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钢铁般的意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为研发武器弹药总是把自己的安危放在脑后;他只上了几年小学,却刻苦自学成为兵工专家;他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他面对残疾身体的剧烈伤痛,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他用青春和鲜血谱写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歌……
诚然,在不同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或许这也算是“代沟”吧。吴运铎和他那一代人所经历的年代,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今天来谈《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好像也有点落伍。在那个年代,以《把一切献给党》倾诉心迹的吴运铎,可以成为感动一代人的精神楷模。而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加上出版业的发达、网络传媒的兴起,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丰富,阅读倾向也呈现多元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谈理想和信念似乎已成为遥远过去的事,人们可以为歌星、影星、文化名人当“粉丝”,而不再崇尚堪称共和国脊梁的英雄。因为人们需要提高生活幸福指数,需要轻松和快乐的生活。
不错,从现代的视角来看,我们确实不应盲目崇拜英雄。走进吴运铎的真实世界,他也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他直率、爱发脾气、固执、不合群,在身体病残的情况下有时也悲观消沉,为此还挨过批,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英雄。然而,就像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也正因为这样,在常人面前吴运铎才显得是一部大书,是一座让人永远仰望的丰碑!在这个标尺前,人格的伟岸,渺小,高尚,卑劣……都可一目了然!我常想,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是要有一点志气的,尤其是英雄主义的浩然正气!无论物质生活多么丰富,吴运铎和他的那些同辈英雄们的精神是不会过时的,他们的情操、追求、境界将超越任何时代,直至永恒。
[37]读《从工人到工匠》有感
兵团党委编办 韩奔驰
近日,我阅读了《从工人到工匠--成为大国工匠的自我重塑之路》这本书,感悟颇深,遂写下这篇读后感与朋友们分享。
“工人——依靠工资收入为主的劳动者,古称“匠人”。工匠——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凡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环节的,可称其为工匠。”如此看来,我现在的确只能算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与工匠差之甚远。仍需加紧训练,精心打磨技能,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方可朝着成为工匠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书中的榜样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档节目《状元360》,节目中来自各个行业的顶尖选手,用精湛的技艺和超群的本领一次次震撼着我,也在儿时我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像他们一样“身怀绝技的人”。也是从那时起我告诉自己,将来不管身处何处,从事何种职业,都不要忘记刻苦学习,努力专研,提升技能,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自己。
现在,虽然我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和技术工人的工作形式、内容相差较大。但仔细一想却发现,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工作的内涵和本质实际上无任何差别,都需要我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本领,打磨技艺,在本职岗位上做好各项工作,发扬工匠精神,去追求坚守、踏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的“匠心”。
那么如何才能在工作中发扬好工匠精神呢?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摆正态度,敬业爱岗。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一个人干工作的态度就是他人生态度的体现。工匠精神并不是某一类人特有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一种全心投入、追求极致的态度。在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态度,要明白工作做的好不好是能力的问题,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工作态度不认真,那永远都做不好任何事情。其次,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管是什么职业,从事何种岗位,都要乐于从点滴小事做起,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注重细节,努力做到敬业、爱业、乐业。
二是敬畏工作,专注技艺。“心有敬畏,行有所止”,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对待工作也是一样。我们处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难免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工作中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不留神就会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因此,要时常保有敬畏之心,知道工作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坚决不碰底线和红线。想做到这样,最好的方法就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上,刻苦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方可行稳致远,不受任何外界诱惑的干扰,彻底摆脱沽名钓誉、敷衍了事等不正之风。
三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对事情要有十年如一日的执着,愿意倾尽心血和耐心等待,对创造完美不妥协和坚持,不惜代价,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就是要懂得着眼于眼下,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哪怕只是写一则简短的通知,或仅仅打一通电话,都要有追求卓越心,以高标准、严要求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要明白,卓越是每时每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要么一以贯之地卓越,要么就持续平庸,没有所谓的明天卓越,只有当时当下的卓越。
四是甘于平凡,坚守初心。坚守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生的修养。坚守的人“出淤泥而不染”,面对富贵甘守清贫,面对喧嚣独自宁静,不被物欲所困扰,不被凡事所牵绊,不为世俗而急功近利。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只要我们立足本职,不怕寂寞,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情投入,履职尽责,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得失,顽强拼搏,就可以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增添力量。要知道,我们虽然平凡微小,只要坚持,一样可以发光闪烁,成就精彩人生。
五是不怕挑战,勇于担当。“责重山岳,能者当之”,一个人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决定着他事业与成就的高度。工作中遇到困难挑战时,不逃避不畏缩,不敷衍了事,敢于克服,把每一次挑战当作提升能力和证明自己的机会,主动担当,迎难而上,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魄力,把短板补得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牢靠一些。同样,要清楚地认识到工作靠实、事业靠干的道理,拒绝表面文章,杜绝浮夸风气,心怀责任,砥砺前行,定能一往无前,做出成绩,在人生道路上描绘美丽的画卷。
总之,我相信,不管何种职业,从事何种工作。只要我们勇于发扬不断追求和挑战极限的工匠精神,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本领,做到身怀绝技、技高一筹,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甘于平凡,懂得坚守,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奋斗浪潮中建功立业,出人头地。
[38]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兵团医院 杨敏
我在《从工人到工匠--成为大国工匠的自我重塑之路》中读到这么一句话“如果说专业是针,专注是‘铁杵磨成针’的坚持;如果说专业是剑,专注则是‘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这句话仿若醍醐灌顶般让我陷入沉思。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我们不知在什么时候起,对很多事物都慢慢失去耐心,比如3分钟以上的视频,比如字数过多的文章。在日常工作中更是衍生出‘上班摸鱼’的网络流行词,热爱的事业被压上了生活的重担。在这浮躁的时代,工匠精神显得弥足珍贵,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手工作品坊或艺术馆中挂着“匠人·匠心”的标语,何为匠人呢?我想就像书中所说工匠精神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一种全心投入、追求极致的态度。书中提到“一个人面对挑战时的态度决定着他事业成就的高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可能大多重复单调,慢慢的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对于挑战也会选择逃避。其实我们知道这并不对但是对于改变总是缺少那么点勇气。
古语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不论高低,从工人到工匠,是时间的积累,是内心的坚守,是技术的磨炼。正如书中所说大国工匠的六个关键词:热爱、专注、极致、坚守、神功、担当;是大国工匠们的品质与思想境界的总结。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是精益求精,他们追求完美,固执的坚守着初心,奉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对所做的事情精雕细琢,把最简单的事、最简单的动作做到极致。持久的耐心与坚韧的毅力知易行难,力重千钧,作之不止方能成就不凡。
很多时候工匠精神被我们忽略,每个人都着急“短、平、快”的发展,变的急于求成,想要快速的看到成绩,而工匠精神是一种坚守、一种品质。我想其实每一个人做到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生活,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也许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在,仍有像方文墨等17位大国工匠的故事震撼着我们,他们的故事充满力量,与其心生敬佩不如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我们在工作中前进,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驰于空想,不鹜与虚声。工匠精神引领方向,汲取工匠精神的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之不止,方为君子。即使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也要抱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蓄积水滴石穿的韧劲,延续工匠精神,把平凡变为不凡。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让你宛如当头棒喝,给你披荆斩棘的勇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9]《把一切献给党》读后感
兵团医院 朱芮
《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先生的自传。全书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吴老先生的真实经历,书中许多细节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深感革命先辈的坚毅品格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无私奉献。 现在是2022年九月份,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了! 衷心祝福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安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年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切身体会到党的伟大,正是因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些普通人才能幸福地生活着,尤其是疫情期间党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们能够平安健康地生活,这所有的一切都归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的我深感自豪。一直以来有许多的心里想对党说,尤其是看了这本红色经典图书《把一切献给党》后,眼睛湿润,深受鼓舞,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众多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同时更该踏着先辈们的足迹继续奋力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把一切献给党》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吴运铎在革命队伍中的锻炼与成长,他平凡伟大且真实的一生是与共和国的枪炮史一起走过的。作者是武汉人,从小生活困苦,颠沛流离,做过很多苦工,小时候挑过煤,捡煤渣,没怎么上过学的他对做兵工感兴趣。都说乱世出英雄,是的,战争年代让吴运铎觉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受欺压,作为工人,1938年依然决然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本是文盲的他,一有空就学习,不断摸索研究,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曾多次受伤也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他的左眼瞎了,左手右腿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尽管如此,在病床上他依然身残志坚,努力研究枪支炮弹,为战役能够胜利默默奉献着,从之前的文盲后来成为掌握现代军工技术的专家,成为中国的“枪榴弹之父”。“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是什么让这位平凡的革命党员一次次差点献出生命,但依然继续战斗到最后一刻?是党给了他信念和力量。读到这里,更加深刻地诠释了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打败。不得不为他的顽强意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所感动,内心肃然起敬。
读完这本书,深刻地理解了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和内涵,让我对党及党员的理解更加鲜明立体,把一切献给党,不是只是说说而已,而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及党员的精神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能够在党的照耀下幸福生活,我们更应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得思想理念,耐心诚恳的认真护理每位患者。人生短短几十年,然而疫情就占了三年。2020年先后两次参加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年初新冠疫情时积极主动报名,参加防护服穿脱培训考核、消毒隔离培训,成为了发热门诊第一梯队得一员,参加发热门诊护理工作。护理部临时抽调个人参加隔离病区疫情防控工作40多天。在工作中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感染防控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在隔离病区护理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情,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在同年7月中旬又积极参加了疫情防控,为期一个月时间都在十二师隔离病区。2021年9月中旬又再次被调到城北隔离病区上班,又再次穿上防护服,心里难免有抵触,9月中旬新疆得天气依然燥热,可想想每天要穿八小时得防护服,闷热走路喘气都费劲,护理接触的可是“一密”患者,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容易胡思乱想…想过找个借口逃脱躲避,但最终为期两周的护理任务,仍然坚持完成了!2022年在科室护理工作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患者,现在仍让我记忆犹新,他是一位少数民族,中青年,他是位截肢得患者。他是如此不幸却又是幸运的。他的不幸要从16岁那年的一场车祸说起,全身多处骨折,内脏器的破裂,险些丧命。在长达三个月的住院时间里为了保住性命,左腿从膝盖处截肢了,这才算从死神手里逃离。他也从此失去了左腿,以后的生活都将靠拄拐行走。虽然生命得以延续,但他的左腿残端一直有渗液,有事不痛不痒,有时渗液量增多,疼痛剧烈,靠吃止痛药和抗生素维持着。他一直没有到正规的医院再治疗,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本来就拮据因车祸住院使得雪上加霜。他2月份从外地来我科室就诊是他仅剩三分之一的左腿骨折了,多年长期的慢性骨髓炎导致再发骨折,每天抗生素输液,做过一次VAD手术,主管医生考虑他个人的经济情况,他本次住院的医疗费用从水滴筹上获得支援。无法再行清创引流术,医生在他的残肢留置了引流管,每天换药,每天冲洗。引流管出现堵塞时,床单褥子全浸湿了,每天更换两三遍床单、褥子。我和同事每次进病房时更换,他都满脸带着歉意,表达着他的感谢。我们护士也丝毫没有抱怨过,他在我科室住院近60多天,我每天早上上班都会去他病房打卡,问他夜里睡的怎么样,会去关心他,在得知他的生日即将到来,我在3月6号给他送上蛋糕,送上我真挚的祝福,希望他早日康复,勇敢且坚强的生活。生命是脆弱的,假如我能消除一个人的痛苦,或者平息一个人的悲伤,或者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它的巢中,我便没有虚度此生。”更多的时候我们护士安抚慰藉的是他人的心灵,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坚定信念去接受挑战,永不放弃,永不言败。20年已像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现在是入党积极分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会在党的领导下,听党话,跟党走,忠于党和人民,用“慎独”之心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护理安抚好每位患者。
[40]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史》有感传承红色基因
开拓进取 做新时代兵团影像人
兵团医院 杜向东
我是一名兵二代,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能熟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知道了今天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南泥湾的关系,还有我们今天的兵团精神与南泥湾精神的联系。我们在为患者服务前行路上不断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地在兵团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读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史》后,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更为深刻的思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史》是全国第一部反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的史书,主要从全国工人运动在湘赣边界传播及影响、毛泽东对湘赣边界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人运动领导机构的设立、各县市工会组织的建立、工人运动在井冈山的重要活动、井冈山斗争史中工人出身的人物及工运领导简介、革命前辈回忆录和故事选录、井冈山斗争时期工人运动大事记等方面记载了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期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人运动为井冈山斗争、中国革命作出的历史贡献。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凝聚兵团职工群众扎根边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精神支柱。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在我们兵团影像人日常工作中,通过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受到了较多来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宋法亮教授的党史教育,每当回忆起兵团过往的峥嵘岁月,宋法亮教授总会热泪盈眶。他说,在祖国的西部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兵团人”,兵团人“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兵团人六十余年扛枪戍边保家卫国,兵团人三千里铸剑为犁屯垦生产。传承着井冈山的基因,流淌着南泥湾的血液,呼啸着天山的风雪,兵团人扎根边疆,维稳戍边。崇高的使命,昂扬的士气,火热的生活,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凝聚在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极具创造力地将红色文化、中原文化和边疆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团文化。回顾兵团医学影像艰辛的发展历程,宋法亮教授在临床一线把兵团精神融入医学影像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和顶尖的援疆人才,依托国产高端CT开拓出领先全国的“胸痛三联CT低剂量扫描技术”,并积极向全疆各地区推广,从而造福了全疆患者,深厚的学术造诣,也经常受邀参加国内及欧美顶尖学术交流会议,这就是我们兵团影像人在传承红色基因、不断开拓进取的艰辛历程。
南泥湾的歌声依旧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但是南泥湾精神和红色基因早已注入在我们新时代兵团影像人的血脉之中,我们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精准的影像技术,在服务新疆各族人民的同时,喜迎二十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