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项工作/劳模精神
增收路上大步走
发布时间:15年12月07日    信息来源:工会    编辑:工会
【字体:    】   打印本页    
作者:工会

  职工该如何增收,怎样才能让职工富起来。这已成为二师三十团领导干部和职工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而今,干部职工通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让增收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工会搭台“土鸡欢”

  “看,这就是我在枣园里养的土鸡,可以自由觅食青草、昆虫,还有掉落的枣子,不仅毛色光亮,肉质也非常鲜美,绿色无公害,今天我刚卖掉500只土鸡,现在还有2000多只,下个月也可以出栏了,这也多亏了兵师团各级工会给我的支持。”7月2日,三十团园六连职工杨聚科正在向前来参观学习的职工讲述着养殖土鸡的经验。

  近几年,为拓宽致富渠道,园六连职工逐步发展林下养殖,但由于养殖规模小,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收入低。为促进小家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保障小家禽资源永续利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职工增收,三十团工会积极向兵团工会申报2015年兵团职工自主创业多元增收示范项目——三十团果园生态土鸡养殖项目,园六连被设为养殖点。4月份,经兵团工会审核,三十团果园生态土鸡养殖项目正式立项,项目申请200万元贴息贷款,发展养殖户35个,将实现户均增收6万元,带动10户困难户增收致富。目前,三十团养殖土鸡达4万余只,逐渐形成了以园养禽、以禽促园,种养结合的模式。

  “今年我们在兵师团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有了这批贴息贷款,解决了我们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我们也是越干越有劲。”三十团园六连职工杨聚科高兴地说。

支部引领“蘑菇俏”

  “小李,给我称两公斤蘑菇,听他们说这是你们单位自己种的,不但味美价廉,品质也非常好。”

  “是的,是的。”7月4日,在二师三十团的巴扎上,该团四连种植的蘑菇非常枪手。

  “连队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职工富不富,关键看思路,我们种植蘑菇也是先给职工趟趟路,带个头,成功的话带领更多的职工种植,不成功职工也没有任何损失。”三十团四连党支部书记徐勋说。

  近几年,为促进职工多元化增收,三十团四连引导职工发展养殖业、二三产等,但在发展种植业上还是短板。今年年初,连队党支部经过市场调研,了解到种植蘑菇技术易操作,市场销路也挺好,就决定在闲置食堂种植蘑菇,但响应的职工却没有几个,心里没底,不敢去尝试。看到这一情况,6月初,连队13名领导业务人员带头出资13000元集资兴建蘑菇栽培点,引进1000个蘑菇菌棒,经过科学种植,6月底蘑菇开始上市,现已采摘蘑菇 800 多公斤,收入近6000元钱,并且每茬蘑菇都有客户提前预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好的开端,也带动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连队种的蘑菇非常成功,我也想加入,增加自己的收入。”四连职工耿同超说。

示范带头“农家乐”

  大红的灯笼高高挂,喜庆的鞭炮啪啪响。7月7日傍晚时分,在三十团园六连老王红枣生态园,热闹非凡。顾客自己动手采摘枸杞、野菜,土鸡、珍珠鸡、呱呱鸡、鸽子、孔雀、七彩山鸡悠闲自在地觅食,主人刘秋红在忙着准备各种美味佳肴招呼客人。

  “开办一家农家乐是我多年的心愿,这几年团城镇化发展特别快,团里也鼓励职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我觉得现在时机成熟了就办起来了。”刘秋红一边拌着野菜一边讲着她的初衷。

  今年50岁的刘秋红是老职工子女。在2000年,刘秋红大胆走出团场,到乌鲁木齐从事服装生意,经过几年的拼搏,在商场上闯出了一片天。但是,商场如战场,大都市优越的经济条件和繁忙紧张的生活,却让她内心十分茫然,内心深处涌出对团场宁静生活的向往。2005年,与丈夫王明章商量后,两人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三十团,在园六连承包50亩红枣园,在科学管理下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

  由于刘秋红种植的枣园位于314国道与石油伴行公路边,交通便利,来往的车辆较多,2010年,刘秋红首个发展路边经济,在路边摆摊卖自产的红枣、土鸡,在她的带动下,现在已发展到十几家。

  “这里的职工都有发展农家乐的想法,但都是观望态度,不想带头,我就和老王商量,还是让自己成为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几天试经营还算可以。现在条件还有些简陋,我还要逐步改善,我几年前就做好了准备,在枣园里种植各种鲜花,还有苹果树、桃树,我还要让我这变成百果园、大花园,给来往的人营造一个温馨、生态、健康的休闲观光园。”说起对农家乐的前景,刘秋红充满了信心。

  在刘秋红的带动下,一些持观望态度的职工也动了心。

  “看着老王这几天生意红红火火的,我看我也该动手啦。”职工周浩杰激动地说。

  有了工会的搭台、支部的引领、示范户的带头,三十团职工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多,正在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大步向前,实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相关新闻